近日南昌保潔公司了解,在全市率先撤除垃圾大箱是市中區主動求變,在全運會之后強力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的重要舉措之一。今年市中區將深入開展“城市管理年”活動,讓城管工作真正做到服務社會、保障民生、改善民生。該區拿出5.3億元用于改善環衛設施設備、道路改造、河道治理、美化綠化及新增人員經費,其中新增4000萬元用于環衛事業。在硬件上,重點解決垃圾收集設施設備、環衛下鄉、城郊新設環衛所建設等;在軟件上,實施“一步工作法”、“三級五步”立體交叉作業法等創新工作模式,著力實現全天候、無縫隙保潔,力爭在一年內達到國內先進城區衛生保潔水平。
家住市中區六里山路的王大爺驚喜地發現,以前橫放在他家樓前馬路邊的垃圾大箱沒了蹤影,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個整潔美觀的小型垃圾容器。“以后再也不用出門就聞異味了”,王大爺高興地說。
目前,城市的生活垃圾主要通過垃圾大箱進行收集。由于垃圾大箱本身的弊端,散發異味、污水滲漏,嚴重影響了省會城市的整體形象。為此,市中區決定實施“垃圾不落地”工程,在全市率先撤除轄區內重點部位、重點區域的地上垃圾大箱,逐步將存在了十多年的垃圾大箱清除出大家的視線。市中區環衛局負責人介紹,垃圾大箱撤除后,將在有條件的部位依照“入地、建站、進屋”的要求,新建3座、改建1座垃圾中轉站。其余部位推行“一步工作法”,定點定時投放至密閉式壓縮車后直接清運出城,有效解決垃圾大箱的二次污染和視覺污染等問題。
除了下大力氣打造潔凈家園,市中區還在學習借鑒先進城區管理經驗的基礎上,立足區情實際,對下一步加強城市管理工作的目標任務、政策措施進行了深入研究和全面部署:堅持把城市管理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,以建設潔凈宜居城區為目標,深入開展“城市管理年”活動,將其作為提高生活品質的民生工程,徹底解決占道經營、環境臟亂、違章建設三大城市管理頑疾,營造潔凈優美、宜業宜居的城市環境。
市中區還在城市管理精細化上下工夫,根據大型作業車輛、小型電動車輛、保潔人員三級保潔主體的不同特點,進行合理的交叉組合,著手實施“大機械普掃+小機械跟掃+灑水沖刷+快速撿拾+人工保潔”的新型“三級五步”作業法,力求形成全時段、無縫隙的保潔網絡。